閱讀

偕同聖保祿祈禱 — 斐理伯書

封面設計平實雅致,瞥見以為是專研保祿書信中「斐理伯書」的釋經著作,加上作者嘉理陵神父是聖經學者;此書可謂嘉神父釋經以外少有的靈修佳作。
「我在書中沒有涉及具爭議性的學術論題,……我的目標不是寫斐理伯書的學術詮釋,而是抽出靈修訓導,好使我們能被保祿啟發,並偕同他祈禱。
「這不是從事學術研究的書,卻是一篇聖經靈修的文章,更具體地說是保祿靈修:藉默想去反省保祿致斐理伯人的文字,可能對我們要講的有益話語。」序言中清晰表示。

閱讀

恐懼離開,愛就進來了

吸引我讀此書有兩大原因,一是「渴望」二字,二是作者Fr Monty。多年前,這位耶穌會神父來港到長洲思維靜院,對依納爵靈修及指導非常細膩敏銳,得悉這是他第一本靈修中文著作,不想錯過!
帶著渴望,想深入了解「渴望」如何引導我走進靈性生命的旅程,即使知道「……是本好書,卻不太容易讀」,這是譯者之一楊婉芬修女對此書的初步評語。楊修女於 2018 年身故,她暈倒之處是她經常作靈修指導避靜的思維靜院。

閱讀

斑駁中的光 — 隱藏在聖像畫中的信仰

進入聖像畫的世界,在那裡,讓祂的臨在向你呈現,讓祂向你靠近,在祈禱中經驗祂,也經驗繪畫聖像畫的人的祈禱世界。
「天主子在聖經中以宣講臨在,在聖像畫裡以顏色顯示祂的臨在。」聖像畫的特色正在於此。以色彩、圖像為媒介;屬於聖像畫獨有的顏色運用與畫功,進入聖像畫的你和我,正接觸這「光」——斑駁中的光,讓上主的生命,以及祂的愛感染我們。

閱讀

利瑪竇的奇妙人生

《利瑪竇音樂劇》近年兩度公演後,湧現一股「利瑪竇熱潮」,霎時間,大家對這位十六世紀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的認識大大增進,利瑪竇在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對中國教會的深遠影響與貢獻,加上他的古道熱腸,情理兼備的情懷,打動萬千人心。
不過,關於利瑪竇精神與貢獻的研究,絕非始於今天。十年前,此書編著者李韡玲已撰寫《西學東漸第一人:利瑪竇在中國》。阿 Ling 不是學術界中利瑪竇研究的學者,但她一直為利瑪竇著迷,搜羅有關利氏研究的種種。

閱讀

你會和天主爭辯嗎? — 在耶路撒冷與青年夜談

一切由發問開始,他們是青年人,在耶路撒冷及東歐羅馬尼亞有緣跟兩位耶穌會神父相遇,很多個晚上他們促膝夜談,談生活中的困苦、愛的界限、邪惡由來、他們眼中的生命意義、性行為、教會面對世界、罪惡、社會公義、人生抉擇……等等,範圍十分廣泛,互動亦非常有趣。
神父將他們與青年人曾經暢談的很多話題,有十分嚴肅的,也有較輕鬆及個人的,嘗試分作七個主題,成為書中七個篇章:「是什麼支持著我們的生命?」、「有勇氣做決定」、「結交朋友」、「接近天主」、「學習去愛」、「一個開放的教會」及「對抗不義」。七個宏觀的主題,每主題以下有三四十個問題,神父回應有精簡至一兩個段落,亦有橫跨兩頁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