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長紀最後一節這樣寫:「那時,在以色列沒有君王,各人任意行事。」
一向以來,我們看聖經,就是從經文中,看看上主在這節經文有何啟示,向我們說。但是,現在我們刻意想理解作者為何要這樣寫,他有何神學思想要表達。這樣做,我們把經文從上主天啟的角度,拉回人間,變成作者為何刻意這樣寫?他想表達什麼?
這種做法,有一個危險,就是會令讀者否定這段經文是天主的想法。相反,其實是人的想法。為什麼危險?因為一直以來,我們會認為全部經文都是天主的想法和啟示,受到最高的重視。但現在這樣做,我們是把經文拿去解剖,批判,看看哪裡不合理。
例如,民長紀最後的說法,認為沒有君王,所以各人任意行事。明顯,這是作者的想法,不是天主的想法。
及後,到了盧德傳,是整本聖經中,少數以女性作為主角的一卷書(另外是友弟德和艾斯德爾傳),為何作者/編者要加入盧德傳?啊!是為了鋪陳達味的族譜。達味是聖王,大家應要認識他的祖先。
盧德的表現值得崇敬學習,所以這傳記會列入聖經中。這可能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但原來編者只不過想帶出達味聖王而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