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初期教會的「抗爭」經驗

st-ignatious-of-antioch        教會大約在公元30年左右建立,要到公元313年才成為羅馬帝國內的合法組織,用今天的語言,抗爭了三百年才成事。這裡用今天的說法來介紹一下這段歷史。

        教會有沒有大台呢?真正的大台在天上,因為教會是耶穌基督建立的,大家的心都跟這個大佬,信他有一個大台在天上。回到世俗,就沒有了。每個地方教會都是自主的。雖然有人主張,在這時期,羅馬主教已經是大台,但也有人與他割蓆,所以還是傾向冇大台。

        對,有割蓆的。由於被政府打壓,不少人都背教,但在迫害過後,又想重新加入教會,結果,為這些人是否要再領洗,又或為失信者所行的洗禮是否有效,就有割蓆的言論。

        割蓆如何解決?壓迫者幫大家解決:兩位主教後來都被捕,流放,死掉。他倆都有自己的堅持,但他們不是真的分裂,這從敵人的角度可以得知。

        在歷史上的記載,沒有篤灰,但是否真的沒有,不得而知。

        有冇藍絲?早期教會所以受迫害,被誤解是主要原因。因為基督徒不拜別的神,羅馬藍絲就覺得他們是無神論者(你可以想像有幾荒謬),所以認定洪水、地震、瘟疫和蠻族入侵全都是基督徒的錯。基督徒自己聚會,外人不知悉內情,但又知要食肉飲血,於是就謠傳嬰(外)兒(國)祭(勢)獻(力),又傳經常狂(收)歡(錢),行淫亂派對等。

        同樣地,當年也有元朗恐襲這類設計挑起基督徒與人民之間仇恨的做法,在公元64年,羅馬皇帝尼祿火燒羅馬城的貧民區,好讓他可以舊區重建。放火之後,宣稱是基督徒放火的,而巿(藍)民(絲)又信,結果又有一輪大迫害了。

        正因為有這類誣衊,所以和理非好重要。多位初期教父都有護教教父的稱號,他們就是一再寫文說明,基督徒不是無神論者,基督徒沒有食人肉,基督徒生活很檢點。短時間內,這些教父作用不大,但長期來說,他們提供重要的基礎,讓教(運)會(動)發展下去。

        有和理非,當然也有義士了。初期教會在如此艱難的處境還可以存在,甚至一直壯大,正因為有一個又一個為信仰犧牲的殉道者。他們為自己相信的事,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即使是生命,亦在所不惜。

        如安提約基的聖依納爵,在教難來臨時,不想苟活,讓官員拿下自己,送去羅馬鬥獸場餵獅子。他一直前往,沿路寫信給各自爬山的地方兄弟,勉勵他們。臨到羅馬城,他寫信給羅馬兄弟,「我是天主的愛子,將被獸牙磨碎,好能成為基督的極純潔的麵包。請你們為我懇求基督,使我藉野獸的行動而成為獻與天主的祭品。」

        殉(義)道(士)是最強的號召,很多記載都證明,入教者的初心,是要知道,為什麼這個信仰,能叫人連死都不怕。

        總結:

  • 教會是被壓迫者的教會,所以教會同情諒解被壓迫者;
  • 公義只會遲到,不會缺席。(圖篤姬)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