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聖經新解(150)—迦拉達書

羅馬書、格前、格後及迦拉達書合稱四大書信。

在神學上,迦拉達和羅馬人書很接近,強調因著耶穌基督,我們得以成為天主子女,擁有真正的自由。

然而,迦拉達書有一些十分珍貴的資料,是其他書信沒有的,就是保祿的一些個人經歷以及和耶路撒冷教會的爭拗。

首先,在大馬士革的經歷後,保祿竟然去了阿剌伯,過了三年時間,才上耶路撒冷見宗徒。保祿為何去阿剌伯?是否除了在大馬士革得到天主的啟示外,也在阿剌伯得到天主進一步的啟示,以致他能夠清晰知道天主的意思,夠膽和耶路撒冷的宗徒直接爭論?當然,這只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

第二件事,就是一些猶太基督徒認為領洗還不夠,要接受割損。保祿據理力爭,甚至上耶路撒冷和宗徒們見面,達到一個互相接受的協定,大家可參考宗徒大事錄15章。

在宗徒大事錄路加的描述中,保祿和耶路撒冷教會關係好像不錯;但是,在迦拉達人書中,保祿的語調強硬得多,甚至曾經當面直接斥責伯多祿,這事在宗徒大事錄完全沒有提及。保祿是以第一身去描述,而這信確實是出自他的手,所以,斥責伯多祿這事可信性甚高。

可能路加想保留初期教會和諧的形象,但保祿在向迦拉達人說話時,卻是充滿了熱誠與真情,形成落差。

另外一點值得研究的是,保祿對信仰的理解,和初期耶路撒冷教會有多少差異?歷史發展下來,究竟是保祿的影響力大,還是耶路撒冷教會的教義佔優?

舉例,聖體聖事最早的記載並不是福音書,而是保祿在格前11章24節的記載。那麼,福音中有關最後晚餐的描述,是不是參考了保祿的記載?在其他的教義上,保祿的影響是否也達到這種力度?

有一些較為激進的學者,甚至說,基督宗教的根源當然是耶穌基督,但若沒有保祿,教會就不能建立。(明)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