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茂德前後書及弟鐸書被稱為牧函。這三封書信的寫作對象不是群體,而是個人,是保祿的合作者或弟子。牧函的意思是,教導收信人做好牧者的角色。
學者通常認為這三封信並不是真正出自保祿之手,是保祿的弟子托名而寫。古代人,托先人之名而寫文章,是很普遍的,連中國也有這情況,莊子就是這樣。
既然是托名,那麼,寫作目的是什麼?就是保祿的弟子,看到教會內有些牧者,受到假教師的誤導,扭曲保祿的教導。故此,作者便托保祿之名,寫給這些牧者,以確保保祿的教訓能得以保存。
因為托了保祿之名,故此,寫作的牧者對象,名稱也要和保祿有關係。
為何一般學者都覺得這幾封牧函都不是保祿親筆?原因為是,有很多歷史細節似乎不對版,例如保祿書中表達保祿寫給弟茂德時是在馬其頓,但宗徒大事錄的記載是,那時弟茂德正和保祿在一起,沒寫信必要。
另外,信中所用的字詞,不見保祿的常用字。而且,牧函中提及教會中的監督、執事等,在保祿時代,可能還未發展得如此有規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