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教會 —
2nd & 4th Monday
感恩祭中,我們每次唸信經,唸到耶穌基督的表述:「祂是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與聖父同性同體。」當我們朗朗上口,唸得無可再純熟的時候,總要記得,此教義的定立經過一段過程,得來不易。
在確立耶穌基督究竟是誰及祂的屬性之時,往往涉及兩派之爭,更有教父為了捍衛教義,被牽入政治鬥爭中,不惜被多次流亡放逐,他就是東方希臘教父亞大納修 (Athanasius,有譯為亞大納削)。
歷史上大公會議的召開,皆因須解決當前問題,或澄清一些神學概念或教義。323 年,五大宗主教區之一亞歷山大的司鐸亞略,聲稱耶穌基督為聖父所造,即只是受造物,並非與聖父同性同體。他的解說更被廣泛流傳,支持者逐漸增多。
亞大納修那時是亞歷山大主教的助理,二十多歲,對希臘哲學、修辭學、法學、神學及聖經均研究精深,他編撰的《論道成肉身》(On the Incarnation),詳解基督救贖工程的性質。亞歷山大主教針對亞略的影響,於同年召開教區會議,一致宣布亞略的主張為異端,亞略曾逃到凱撒勒雅,仍繼續傳佈自己的見解。
兩年後 325 年,亞略的主張為更多人接納甚至擁戴,遍及地中海沿岸地區,神學上的爭論演變成羅馬帝國東部的社會動亂,觸及君士坦丁大帝的神經線,他遂以皇帝的名義於古城尼西亞召開大公會議,召集三百多名主教參與。由皇帝召開的大公會議,這是第一次,間接反映帝國與教會「互相干預,也彼此照應」的微妙關係。
是次會議中,亞大納修積極參與,闡明正統教義,跟與會者一同制訂尼西亞信經。大公會議後,仍孜孜不倦,沒有停止攻斥亞略異端的工作,其後繼承亞歷山大主教職,在捍衛基督天主性的信道上出了名,關於這方面,後世必然想起他。
事實上,亞大納修為了維護教會的正統道理,付出的代價果真不少。因著種種派系上政治上的鬥爭,又有屬於亞略派的神職從中煽惑,利用皇帝的壓力;以罪名誣告及陷他於不義,亞大納修前後十七年間曾被放逐不下五次,曾流亡的地方包括今天的比利時,以及一些曠野地方,度餐風飲露的生涯。
沙漠教父鼻祖聖安當 (St Antony) 的事蹟得以流傳後世,亦拜亞大納修撰寫了《聖安當傳》(Life of Antony) 的努力,對大家明白沙漠教父及靈修傳統有很大影響及幫助。他也是首位明確列出新約二十七卷為聖經正典的教父,堪稱東方四大聖師之首。其《論道成肉身》中撰寫的以下句子,成為詮釋基督論的教父名句:
「天主子降生成人,使人成為天主之子。」
(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