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 2000+ —
2nd & 4th Monday
耶穌誕生的晚上是怎樣的?那意境、氣氛、氣味、聲音……?
歷史上第一個馬槽是由聖方濟 ‧ 亞西西 (St Francis of Assisi) 創建的。1223 年 12 月,方濟會創會第十四年,方濟與兄弟們在羅馬之行後,來到意大利中部列蒂 (Rieti) 山谷中的格萊齊奧 (Greccio)。方濟忽發奇想,以他的想像,重塑耶穌誕生的那個美妙晚上,在格萊齊奧搭建一個馬槽,更得到教宗許可,將馬槽的意念與感恩聖事結合。
那時起,人們在感恩祭中圍繞馬槽,新生聖嬰耶穌被聖母瑪利亞、聖若瑟守護著,還有東方三賢士、驢子羊隻,馬厩頂由禾稈草搭建,四周簡陋樸淨,漆黑中漫天星光,當然還有那顆最光芒璀璨的特別之星,後來稱為「耶穌之星」。
那個耶穌誕生的晚上,就這樣再次栩栩如生呈現眾人面前,讓大家重新體會以致參與聖言成為血肉 (Incarnation) 的實現。新生聖嬰正是給世界最寶貴的禮物,那值得喜悅、歡欣之處,是「基督臨現人間」這事實本身,而非歡慶的食物、禮品與購物……;是那人與人之間渴望分享及平安的希冀,而非只為「亮點」、「吸睛」的華麗燈飾,以及稍縱即逝的熱鬧氣氛。
默想馬槽的小耶穌,祂既軟弱又堅定,卑微又富愛的爆炸力;祂生於貧窮,向貧苦者傾斜,祂充滿上主的慈恩,以及帶給世人愛的救贖。
“For God to become a human being among the poor, born in a stable among the animals, meant that it’s good to be a human being, that flesh is good, and that the world is good – in its most simple and humble forms.” ~ Fr Richard Rhor
(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