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光芒四射教會作家

— 教會 2000+ —

2nd & 4th Monday

誰是教會作家?傳統上,天主教會的教會作家,被尊稱為「教父」(Church Fathers),按時期看,主要從初期教會至第八世紀,數百年間也可謂教父的黃金時期。根據教會傳統對教父的定義,必須是年代久遠、教義正統、生活聖潔合乎聖德、獲教會嘉許的。

沒錯,教父正是那些建立與奠定基督信仰教義,以及創建使用詞彙的神學家,他們追本、溯源,回到信仰根本,在適當的時候,為自己置身的時代作出信仰辯護。他們當中有些是主教、神父,也有非神職的歷史家、思想家、演說家;有列為聖品的,也有不是聖人的。其中亦有第八世紀以後的,例如十二世紀的聖伯納 (St Bernard de Clairvaux),他被稱為最後一位教父。

教父不同於聖師。聖師必是聖人,且有女聖師,也沒有年代所限,至今最近代的聖師是十九世紀里修的小德蘭 (St Therese of Lisieux);教父必是男性。

關於教父,你即時想起哪一位?哪位你比較熟悉?

你或會答:「聖奧思定。」五世紀的奧思定,年輕時放蕩不覊,甚至是一名孩子的父親。多番尋覓與掙扎後,加上母親聖莫尼加 (St Monica) 日日夜夜為兒子懇禱後,奧思定深受聖安博 (St Ambrose of Milan) 的影響,仿如暮鼓晨鐘,皈依天主教。是的,聖安博是另一位教父,他是聖奧思定的啟蒙導師。

奧思定著作甚豐,遺世作品共 127 件,還有逾 300 封信函及 600 篇證道辭;距今千多年間,他的《懺悔錄》(Confessions) 及《天主之城》(City of God) 你一定不會陌生,未拜讀也一定曾經風聞。「相信為了明瞭,明瞭為了更相信。」(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還有《懺悔錄》中:「我們的心永無寧靜,直至安息在祢懷中。」全是擲地有聲的奧思定名句。「原罪」的概念也是由他創建的,他是西方教父,因此東方希臘教會或東正教會一直以來,少有關於原罪的論述。

奧利振 (Origen of Alexandria) 是另一位貢獻很大的教父,是三世紀時一名多產作家,才華橫溢,對後世影響很深,其建立的釋經神學,即「寓涵意義釋經法」(Allegorism),例如「水」有本意、倫理性意義及末世性意義等。他渴望成為殉道者,像父親一樣,但奧利振最後心願未竟,曾受酷刑折磨,至健康受損,虛弱至死。可惜的是,他逝世兩百多年後,被定性為異端,不少著作遭銷毀。即使如此,直至現在,奧利振仍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教父。記得高夏芳修女講解「教父學」的時候,她其中最喜愛的一位教父正是奧利振。

「殉道者的血是福傳的種子。」此名句是誰說的?他是戴都良 (Tertullian)。戴都良接受法學教育,精通希臘文,雄辯滔滔。他有感教會太鬆懈,嚴謹欠奉,最後選擇離開天主教會,轉為加入苦修、默示式的蒙丹派。

以下這一句,又出自何人?「不認識聖經,就是不認識基督。」是的,這句由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 說的。他名字另一個中譯為聖葉理諾,天水圍有間天主教聖堂叫聖葉理諾堂。聖熱羅尼莫是教宗達瑪甦的秘書,一生投入聖經的工作,380年翻譯《拉丁通行本》(Vulgate),貢獻及影響很深。

教父人數超過二十五位,此文難以一一盡錄。在認識這班光芒四射的教會作家的同時,讓我們體會先人先哲以生命淬煉出來的信仰精髓。(微風)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