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 信仰生活

梅瑟的考驗和成長

要看梅瑟的考驗和成長這課題,先看他所經歷的身份危機,再看他被召時產生的困擾。

梅瑟從小在埃及皇宮長大,當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以色列人,內心會有衝擊嗎?會有身份危機嗎?埃及人是統治者,做王子意味著榮華富貴,但回復以色列人身份便是奴隸,梅瑟內心會有掙扎嗎?特別是當他看到埃及人欺負以色列人,出手干預的時候(出2:11-12),那一刻他有沒有富貴榮華和民族感情選擇的鬥爭?接著打死埃及人的事被以色列人知曉,他們不單不領情,反之語帶威脅(出2:13-14),梅瑟聽了必又驚又不忿。接著就是逃亡米德楊了,從王子到牧羊人,改變真大,不好受吧?

梅瑟被召時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所以掩面、怕得要死(出3:6),他作夢也沒想到如此平凡的自己可擔此重任:『我是誰……?』;他以一連串的問題及預設的困難去逃避天主的召喚:『我要回答甚麼?』,『他們必然不肯相信我』,『我不是一個有口才的人』(出3:11,13,4:1,10,13),但就在這懷疑、少信、逃避或接受的選擇過程中,梅瑟對天主的了解加深了,他知道天主是以民的天主(出3:6),而這天主熟知人的苦難(出3:7-10),祂召叫人,就必與人同行,『我必與你同在』

(出3:12)。

這應許可不是空口講白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天主以記號(奇蹟)顯示祂的臨在及大能,祂以棍杖變蛇、治癒癩手及十大災害顯示祂的大能(出4-10章),這些描述為使梅瑟和我們明白,天主叫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祂的大能在背後支撐著。聖經作者多次提到天主使法郎心硬,目的也是告訴我們,所有人的反應、行動都在天主的掌握之中。

認識天主、增加信心不是說說就算的,卻是艱苦漫長的旅程。有時梅瑟發覺自己不明天主的作為,『吾主,你為何折磨百姓?』(出5:22),有時又發覺法郎眼見天主的大能,卻公然多次推翻承諾,最後,要準備帶以民出谷了,途中卻要被法郎的兵馬追趕,還要備受人民的埋怨。(出14:12),但通過這一系列事件,梅瑟學了最珍貴的一課:在考驗中,人要安靜等待(出14:14),因天主是我們的力量、保障和救援。(出15:2) 梅瑟帶領以民出谷是人信仰歷程的寫照,其中充滿險阻,但沒有這些考驗,我們的信仰便不能成長。

我們的信仰旅程是一個由奴役奔向自由的旅程,但過程充滿險阻,出谷紀以甚麼來形容這些險阻呢?出谷紀的作者以缺水缺糧,和外族(阿瑪肋克人)人的戰爭來作比喻。這些考驗都非常嚴峻,但天主在這旅程中會看顧,祂以擊石出水、降瑪納、降鵪鶉及打擊阿瑪肋克人來顯示祂與以民同行 (出16,17)。在天主的帶領下,梅瑟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工作。

但有時人的軟弱會使我們認為這些工作是憑自己的力量去完成的,所以天主在梅瑟回應召喚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提醒他,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例如與阿瑪肋人作戰時,梅瑟舉手,以民就勝利,但梅瑟會累,所以需要助手托著他的手。(出17:12) 在曠野帶領人民,事煩疲憊,梅瑟的岳父就勸他分權,因一個成功的領袖要學習謙遜,當有些事超過自己的力量,便需要分工才能完成。一個好領袖要願意信賴別人,知人善任才能成功(出18:13-26)。

通過梅瑟的故事,出谷紀的作者叫我們記著,我們都只是天主的一根棍杖;而使卑微工具成就大事的卻是天主。

通過漫長的出谷旅程,天主逐步塑造以民,讓他們逐漸建立天主子民的身份。出谷紀作者詳細為我們描繪了天主的救贖工程。首先,天主親自與以民立約,使他們成為相屬於天主的聖潔國民和司祭(出19:5-6)。但要塑造一個民族,除了有好的領袖,更需要給人民法律和禮儀,藉著法律和禮儀,人才能和天主親密地交往。

法律不是為束縛,而是讓人曉得,屬天主的人應有怎樣相稱的生活。例如十誡中的第三誡要求人守安息日就是叫人記著,天主是創造者,人是受造物。人生活不只靠工作,不只靠做甚麼,反之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成為甚麼。所以人一週要用一天來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向,好叫自己不至迷失,逐漸學習依靠、放下、進入基督的安息,為自己將來進入永恆的安息作好準備。(出20-24章)

出谷紀的作者告訴我們梅瑟上山領受十誡石板,並在山上停留了四十個日夜,(出24:12-18),這是一大關鍵,因為這段時間象徵一個學習的過程,那是一個由外在誡律的了解到法律內在精神掌握的過程,沒有經歷這過程,人不能真正成為相屬天主的人,所以梅瑟下山,發覺以民已經琵琶別抱,鑄造了金牛來膜拜。(出32:1-6) 由此可見誡律如果得不到內在化,是不會牢固地刻在人的心板上的。

為使以色列人成為天主子民,天主要親臨他們中間,指示梅瑟如何製造約櫃及帳棚,但神人有別,所以梅瑟就擔任了中介者的工作。中介者需要對天主信任,要有承擔,要以人民為念。所以當以民見梅瑟上山待久了,失了安全感,轉而膜拜金牛,梅瑟一方面要有勇氣直斥其非,一方面也要明白人民的軟弱,致力向天主求情,(出32:11-14) 更重要的是中介者要承擔人民的過失,梅瑟不單沒有推諉責任,反之,他一面力求天主赦人民的罪,一面請天主讓他承擔所有的責任;把自己的名字從記錄冊上抹去。(出32:32)

當中介者親密無間地和天主交往,他就會變得無所恐懼,沒有甚麼不可對天主講,所有的疑慮、祈求,都可以向天主傾訴(出33:12-23),而天主對他的教導會使他氣質改變,所以當梅瑟從山上下來,他臉上反映著天主的光榮,意味他成了反映天主光榮的工具(出34:29-35) 。

出谷紀記錄了一個民族誕生的過程,但也是天主子民信仰的誕生歷程。從梅瑟經歷的種種考驗、身份危機、接受召叫、學習活出使命,遇到重重險阻,我們明白這過程就是信仰塑造的過程,它使我們像梅瑟一樣,成為真正相屬天主的人,有勇敢去承擔軟弱,步武天人中保基督,反映天主的光榮。

阿信

參考資料

Peters Enns,  Exodus in Faith in Action Study Bible: Living God’s Word in a Changing World, Zondervan, Grand Rapids, Michigan, U.S.A., 2005, p82-150

Photo credit: Lawrence OP on VisualHunt / CC BY-NC-ND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