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名:答案在「身」中
(Your Body Knows the Answer)
作 者:David I. Rome
譯 者:香港生命自覺協會
出 版:香港生命自覺協會 (Hong Kong Focusing Institute)
出版日期:2022 年 9 月初版
頁 數:319 頁
定 價:HK$150
曾讀一書叫「讓沉默說法」,似非而是,沉默 (silence) 帶給我們很多訊息;此書告訴我「讓身體說話」,身體 (body) 永遠最忠誠,它帶給我們很多寶貴的訊息。透過意感解決問題,實現改變,發揮創造力。
書的封面十分老實,也務實,學術性十足,但實踐性更重要,若從不練習,無論如何理解、明白箇中理論,也只是徒然。
生命自覺 (Focusing) 是什麼?從中你曾有哪些體驗?正念自覺 (Mindful Focusing) 牽涉到意念、身體和心,是一種可以學習的內在技巧,對準那些似乎沒有答案的問題,給你閃現直覺的洞見,產生新的觀感和理解,從而找到解決各種挑戰的新方法。
但為什麼要學習生命自覺?以下幾個問題,可會吸引你嘗試接觸生命自覺?
—你的情緒激動,令你痛苦不堪,有時難與人相處?
—你與伴侶、家人、同事或朋友有太多爭執?
—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可是卻提不起勁開始?
—你想改變自己,但不知道怎麼入手?
從身體訊息切入,由「解讀」身體出發,接觸到身體更整全的認知,能讓我們與生活處境重回正確關係,需要我們承認生活裡有某方面並非如自己所想或希望別人所見的。不過,知道自己真正是怎樣,並看到事情的真面貌,邁向健康、真誠和豐盛的生活的唯一基礎。生命自覺中意感 (Felt Sense) 方面的入門以致培養,進入「安穩、覺察、臨在」,整套方式涉及十分全面及仔細的步驟。
古希臘人常言道:「要認識自己。」卡爾 ‧ 羅哲斯 (Carl R. Rogers) 在其《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On Becoming a Person: 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表示:「奇怪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的現況,我就能改變。」Focusing 正是學會捕捉身體意感,與內在真我更連結,或重新連結,正視地面對自己,接受此刻自己的狀況,整個的狀況;唯有這樣,真實的改變及轉化才開始。
(佳美)
— 全書目錄一覽 —
中英文對照版 ‧ 出版序
序言
導論
第一部分:跟自己內心交朋友
1 尋找意感 (Felt Sense) 的步驟
‧練習1.1:安穩‧覺察‧臨在
‧練習1.2:友善的關注
‧練習1.3:留意到「某些東西」
2 通向意感的入門
‧練習2.1:由身體的感覺到意感
‧練習2.2:放下故事情節
3 在感受之下的感受
‧練習3.1:在感受之下的感受
4 培養意感
‧練習4.1:「進展如何?」
‧練習4.2:留意你身體已經承載著的東西
‧練習4.3:「現在想要我關注的是甚麼?」
5 處理不同情境
‧練習5.1:以情境入手
6 讓意感聚焦
‧練習6.1:描述意感
7 從意感中求洞見
‧練習7.1:具同理心的探問
8 細小的步驟、意感轉移、了解所呈現的東西
「正念自覺」守則
9 培養對自我的同理心及化解內在批判
‧練習9.1:對自我的同理心
‧練習9.2:親近內在批判
‧練習9.3:重新體驗痛苦的感受
中段闡釋
10 正念、覺察和自我作主
11 生命歷程的深層本質
第二部分:繼續生活
12 從洞見到行動的步驟
‧練習12.1:尋找恰當的下一步
13 深度傾聽
‧練習13.1:靜默傾聽
「深度傾聽」守則
14 衝突
‧練習14.1:替代感覺
‧練習14.2:輪流分享
15 艱難的決定
‧練習15.1:從意感中做決定
「意感主導決策」守則
16 理解
‧練習16.1:透過意感閱讀
17 「初始想法乃最佳想法」:創作過程中的意感
‧練習17.1:俳句創作
18 擴闊空間
‧練習18.1:擴闊空間
‧練習18.2:漫遊奇觀
19 深思默想:探索更多感受
‧練習19.1:探索更多感受
附錄:「正念自覺」守則
註釋
進修資源
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