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晚禱唱出聖母謝主曲(Magnificat)為我別具意義。當我默想此歌,尋找它對我的意思時,我想到天主對我,正如對聖母一樣:「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路1:49),這件大事在耶穌復活主日至聖之夜逾越節守夜禮及復活期特別顯著。
觸動我找到聖母謝主曲意義的地方,是當我唱頌聖詠第136篇,唱到「他伸出手臂施展了大能」(12節)這句時發現的。這一句恰恰與謝主曲「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路1:51)完全一樣。
其實我本來對聖詠第136篇印象不良好,因為重重覆覆唱同一句「因為他的仁慈永遠常存」是頗沉悶的。但正因沉悶,我才去發掘這篇聖詠有何意思。一看不得了,原來這篇感恩歌是猶太人的「大讚歌」,是在逾越節晚餐中唱完「小讚歌」(Hallel,第113-118篇)後以此歌最隆重地頌恩的(參思高聖經這篇聖詠的註釋)。所以,這篇聖詠是猶太人在最重要的慶節禮儀中最隆重的歌詠,其地位可想而知。我發現,在耶穌復活主日至聖之夜逾越節守夜禮的聖道禮儀中,也會唱此聖詠,為逾越而感恩之意一脈相承。自此,我對這篇聖詠不敢怠慢,開始可以進入其中。
基於聖詠第136篇,我明白到謝主曲,特別是「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路1:51)一句,指向的是以色列的逾越經歴,對基督徒來說,是指向基督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蹟,我們獲得救恩的經歴。這樣我開始明白《天主教教理》說的:
「瑪利亞之歌『我的靈魂頌揚上主』(Magnificat),既是天主之母的歌,也是教會的歌;是熙雍女兒及天主新子民的歌,是感謝天主在救贖工程中所賜豐滿之恩的歌;是『窮苦人』的歌,他們的期望,透過天主對我們祖先『亞巴郎和他的後裔』所作的永遠許諾的實現而得到滿足。」(第2619條)
我也開始理解《日課禮儀總論》中所說的:
「……在晨禱中,念匝加利亞歌(讚主曲)Benedictus,在晚禱中則念聖母歌(謝主曲)Magnificat。這二則聖歌,羅馬教會歷代以來,很普遍地用以讚美並感謝救恩……」(第50條)
適逢復活期及聖母月,我想,擁有這份意識:在每次晚禱中與聖母一同頌恩,是很喜樂的事。
作者:小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