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 · 宗教與藝術 · 信仰Q&A

彌撒冷知識

~ 路易 在彌撒中有些非常有趣的現象。很多會眾甚至輔禮人員都會在主祭躹躬時有的也躹沒的也躹,想到便躹。另一方面當主祭請大家「看」被擘開的基督的時候會眾和輔禮人員卻又低頭,對那邀請的「看」似乎並不想看。信眾在參與彌撒時對天主的熱心和恭敬是不容置疑的,但該等動作到底所為何是,大家亦應理解。今次分享一些彌撒的冷知識。 這裡由天主教禮儀傳統開始。天主教會內的感恩祭禮儀傳統有超過二十種,主要傳統包括東敍利亞的亞戴馬穆感恩經、安提約基亞/拜占廷的金口若望感恩經、亞歷山卓的聖瑪爾谷感恩經、羅馬感恩經、Gallican(高盧)、Mozarabic(西班牙)及Ambrosian(米蘭),在香港港教區我們主要根據羅馬感恩經。羅馬感恩經的其中一個特色是「簡」。所謂大樂必易,大禮必簡[1]。所以在羅馬感恩經中信眾和主祭原則上動作非常少和直接。縱使是在祝聖司鐸及主教時禮儀中也只有宣讀宗座任命狀、覆福音書、受禮者五體投地、主教按手等,再沒有其他多加的儀式。所以,在感恩祭中過多的躹躬和動作是不宜的。 由於本堂區是彌撒中心而又因疫情,很多禮儀進行形式已與原來有所差距。比如,進堂時,一般情況下輔禮人員會跟隨輔祭等在十字架的引領下進入聖堂。這是彌撒的第一次遊行,所有輔禮人員會隨隊伍步至祭台前向祭台躹躬;在我們彌撒中心就是當主祭到祭台前未上階梯之前的躹躬。當主祭到祭台上向祭台敬禮親吻之時,主祭並非向信眾行禮,但很多領讀經的兄弟姊妹便熱心地向祭台行禮。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早期教會特別是教難時期,團體是有在去世聖人的棺槨上舉行感恩祭的傳統。及後許多歐洲的祭台上是嵌有聖人的聖髑,主祭對祭台的親吻和躹躬事實上是向着祭台聖髑或棺槨中的聖人的致敬。所以信眾肅立則可。 前面提到另一有趣現象是當主祭在擘餅後舉揚聖體時說:「請看天主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蒙召來參與羔羊婚宴的人是有福的。」有的信友會低頭。這事恩保德神父多年前亦曾提問過,為何主祭請大家「看」的時候,大家卻低頭?明白信眾對基督體血的敬愛而不忍直視為我們罪人傾流的體血,但是,感恩祭是一個主祭與信眾聯合的祈禱。主祭在祭台上的每一句話既是對天主聖三也是對會眾說的。主祭邀請我們參與的會眾「看」,就正如我們的主保聖若翰要他的門徒看那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一樣,我們不單要觀望還要找到主且與他住下,住下在我們的心中。這也是另一位神長吳新豪神父的建言:感恩祭是會眾與主祭一起的祈禱,所以祭禮中的對答都是主祭與會眾的唱和。一個流暢的感恩祭應該除了禱聲及歌聲外,不需要其他的指引或對答,領經只是提場,不宜蓋過會眾。因此,筆者認為當擘開為我們而死的基督聖體被舉揚時,我們回應主祭的「請看」是較合適的。因為主也因救贖而復活了,我們要同他一起戰勝魔鬼共活於永生。 祝各位安康! [1] 樂記。樂論

靈修 · Uncategorized · 慕道班與主日學 · 信仰生活 · 信仰Q&A

望德

作者:路易 信友一定聽過三超德及四樞德,但甚麼是超德?為何有的德行要稱作超德? 在天主教的信理中三超德就是我們常說的信德、望德和愛德,而四樞德則是智、義、勇、節。超德的全稱為超性德行,也就是由天主所賜不是我們從受造物的自身能力和鍛鍊中可以得到的德行,這就是基督曾說過的:除非蒙父恩賜的,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若 6: 60~69)  的意思。 在三種超性德行中,望德比較少被說到。據要理問答說:「(望德)是直向天主的超性之德,盼望天主的仁慈,因耶穌的功勞,在世上賞我們要緊的聖寵,死後賞我們永遠的真福。」(羅 8:24~25) 老實說筆者從小讀到現在,對這都是似懂非懂。不過在信仰中經歷這段不尋常的日子,天主賜我有機會作更深的體會。 這次新冠疫情中,相信很多人原來喜愛的活動如旅遊、聚會等等都受限或取消,同時痛苦中最難過的一點───不知所經歷的艱難到底到何時才能結束!最後人失去了最寶貴的禮物:希望。但這不正像我們受過洗的所經歷的信仰之路嗎?我們因着對天國的感動和冀盼而與主結合加入教會跟隨基督。但生活的磨折、人性的軟弱、人世的種種惡行總叫我失望、懷疑,最後離開主。不過,縱使我放手,天主卻是信實的,他不因人背棄盟約而轉身離開,反而在我們身旁與我們形影不離,只是我們沒有察覺。直到人回望過去,赫然發現主的足跡與相偕才再投入主的懷抱。這同樣是我們向天國進發的情境。在生命起伏中前行,總有失落而引起懷疑的時候。灰心時,天主深植我們心內的望德,總在心房一角靜靜地守着,安靜地凝視我們。她在等,以温暖而渴望的眼神在等,等我回心轉意,等我心火重燃,等我眼睛明亮再次看到主的愛和旨意。就如福音中慈父等着浪子,望德在我心中就是那指着回家的路的明燈、指向嬰孩耶穌的白冷星光。 是的,在黑暗中,唯獨在完全漆黑之下,望德的光芒才開始閃耀。在慶祝歡騰中、在富足與狂喜時,望德都變得暗淡。因為她從不起眼也不是很多信理的宣講中心,她就如一位靜靜的守門人,又如一大海一隅的燈塔,不在驚濤駭浪下她像不存在似的。但她確實是主在召叫時所給予的恩賜,也唯有她的存在叫我們在經過艱難的時日、無數的考驗後仍能望見主,仍然不失對基督許諾的天國失去冀盼。 這次的疫情,大家的生活變化很多。原來平常不過的事:與家人相聚、與朋友見面、到各地與同學伙伴同行,在這疫情下都變成不可能。但望德仍叫我們相信有一天我們要再在一起,不是末世,而是相信在主內我們可以手牽手相擁問候,彼此再次無阻隔地同枱歡宴。這不是幻想也不是空談,這是我們有望德下相信這一切會按主的安排回到人最初的情況,變回一家人。 望德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在確切認知下對未來所懷有的期望。 願主福佑我們,在完成我們的旅途時再次在望德的指引下完成信德的承諾,在愛德中共融於主內。亞孟

聖經 · 慕道班與主日學 · 信仰Q&A

平信徒的天主聖三

作者:路易 最近看了一些有關聖三的分享,對於分享人能引經據典其認真的確是值得尊敬。誠如該朋友所言,聖三道理縱如我們聖師之一聖奧思定亦無法完全「理解」,那作為平信徒如筆者是否就只剩盲信一途?信當然是非常重要,人唯有藉天主恩賜三超德才能認識並全心歸依於主,但若我們作為信徒當外人問及天主聖三而回答是:你信便可以,竊以為是過於輕率。若以信即可作推論,那即不需聖經聖傳,只一句「天主愛你」就可打發全部。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小人想法。 對於天主聖三的信理,我們要先明白這信理不是從一開始就如此演譯的。因為形質說與位格的認知是來自希臘哲學而非近東或猶太人的思維;我們不要忘記耶穌是降生於以色列,即猶太人中。所以,在福音以至全部聖經中都沒有說: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因此千萬不要把三位一體說成是聖經的述說。不過,天主三位一體的啟示的碓是來自於聖經。常被引用的有對觀福音中關於主基督受洗後從水中上來時的一段(瑪 3:16~17、谷、1:10~11、 路3:21~22)。另一段則是創世紀第一章天主在創造天地時 (創 1:1~31),這段的聖三比較不明顯。在起初天主創造天地──父(創 1:1) …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聖神(創 1:2) …天主說:「有光!」──聖言,即聖子(創1:3),但仍是聖三同在。在若望福音這創造中聖父與聖子的存在描述成「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若 1:2)這父子同在的說法,筆者以為是為補足創世紀部份聖子不明顯的情況。箴言(箴8:23-27)和德訓篇(德24:14)中亦有相關佐證。重申,筆者不反對甚至是贊成要參照教會文憲作信仰的參考,但必須謹記教會文件重要如四大憲章,其基礎仍是福音、即天主第二位聖言。千萬不能本末倒置不求甚解。 那到底何為天主聖三?筆者既非聖師當然不敢莽論。不過慈愛的天主在其愛子的直接啟示中以我們受造物能明白的說話陳述過聖三。耶穌十二齡講道時曾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路 2:49),另一處說:「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若 5:17)。還有,在基督的光榮時刻時,他也說:「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瑪 26:39)。當然,福音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記述,若望說: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若 1:18) 由此我們知道除了我們見到的降生的聖言外,還有一位在天的父。 那聖神除了在天地創造時和聖子受洗時以外,基督對聖神的說明是甚麼?若望福音有以下兩段 (若15:26-27,16:12-15) 「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裏要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他必要為我作證;並且你們也要作證,因為你們從開始就和我在一起。」 「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他不憑自己講論,只把他所聽到的講出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你們。他要光榮我,因為他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為此我說:他要由我領受而傳告給你們。」 亦由此,基督揭示給我們除天父外還有另一位──聖神。 至於聖三是如何三位一體?耶穌並無講及,只說出:「你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內的父,作他自己的事業。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因為世界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為他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若 14:10,11, 16, 17) 事實上天主三位一體的說法是在初期教會傳到西方及北非等地時因遇上不同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希臘文化而衍生出的說法;這是最初的信仰本地化。信徒為了要讓希臘人接受基督信仰,所以信徒以希臘人能理解的方式──希臘哲學的語言去解說信仰。故此才有位格的說法。這並不是說早期教會有問題,只是信仰在本地化及隨時代推進時,教會對天主的理解亦多了不同的幅度。但其時因為很多人對於基督徒敬拜的到底是聖父、聖子還是聖神有疑問且出現很多不同的異端。因為希臘為多神文化,又有很多各種神出現的「學說」,因而令有的基督徒亦認為父子神是三個神,而父最大,子和神是其附屬,又或者子和神是天父的分身等。所以教會才要說出父子神是三位一體這教理,以免信眾越走越偏。 在信仰路上對信理的追求是必須的,但我們更要問:明白三位一體對我們信仰的幫助為何?在此筆者借梵蒂崗電台的文章作結:[1] 「教會信仰的根源是天主三位一體。教會每位成員在領洗入教的時候,必須宣誓對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的信仰。不相信天主聖三的道理,根本不能成為基督信徒。教會對天主聖三的信仰除了在聖洗規則裡面不折不扣地表明之外,還經常出現在講道、講解要理和祈禱中。…最顯明和最好的例子便是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第十三章十三節的一句話:「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天主的慈愛和聖神的共融與你們同在。」 教會為了確定對天主三位一體的當信道理,曾從哲學的角度發掘一些適當的名詞來界定天主聖三的內容,諸如性體、位格和關係等等。教會并不是企圖妄想用人的智慧來界定或限定人對天主的信仰。或者是想把天主聖三無限的奧秘硬塞進人有限的理智和名詞里面。 教會採用「性體」這個名詞來代表天主的整體,採用「位格」來分辨聖父、聖子和聖神之間的互相區別﹔又採用「關係」這個名詞來說明天主三位之間的來往牽連。 公元五五三年召開的君士坦丁堡第二屆大公會議說:「天主聖三同性同體」。…每一位格都是完整的天主,聖父是什麼,聖子就是什麼﹔聖子是什麼,聖父也是什麼﹔聖父聖子是什麼,聖神也是什麼﹔聖神是什麼,聖父聖子也是什麼。 這麼抽象,這麼難懂的天主聖三的道理究竟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天主無限美善,永遠常存,他願意把自己的光榮燦爛通傳給人,以顯示他對人的慈愛。…天主在創造萬物之前,就決定要透過聖子耶穌基督所要完成的大業,使我們人類成為天主的義子,以便繼承天主的產業,分享天主的光榮。而聖子耶穌基督的大業乃是因著聖神的力量而完成的。…這個恩典的來源就是天主聖三的愛。這個愛表現在宇宙造化工程中﹔表現在人類犯了原罪而墮落後,天主所展開的整部人類救恩史上﹔表現在聖子和聖神的使命上﹔也表現在教會承襲自聖子和聖神的使命上。 天主聖三在愛內共融、共存、共生,我們成為他義子的亦應與他所創造的一切,在愛中共融、共存、共生。 [1] http://www.radiovaticana.va/cinesebig5/catechism/1credo/11unotrino.html

慕道班與主日學 · 信仰生活 · 信仰Q&A

39. 我聽到不同的神父在解說相同的經文時,各有不同的演繹;也有人告訴我,聖經的經文有不同的解說。為什麼教會不提供一個標準的聖經解釋呢?

聖經是有其唯一的方向,就是領導人走向天主,聖化自己,這是聖經的終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