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名:《天主實義》與中國學統 — 文化互動與詮釋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ord of Heaven and the Chinese
Intellectua Tradition ~ Mutual Influence and 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Cultures)
作 者:張曉林
出 版:道風書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頁 數:435 頁
定 價:HK$130
仿傚古籍線裝書的封面設計,正經八百,逾四百頁的研究報告,怎能引起我提書一讀的興趣?只因為瞥見《天主實義》書名及利瑪竇圖片,暗暗對自己說:「不想錯過!」
利瑪竇神父是十六世紀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接近三十年,古道熱腸,以他特有的傳教策略及中國情懷,將基督宗教信仰切入中國文化。他所著的《天主實義》,堪稱明末中國天主教最重要的文獻。
為何《天主實義》如此重要?它對中國天主教有什麼迴響?一位意大利籍傳教士,竟能以中文撰寫一部深湛堅實的天主教要義,殊非簡單。《天主實義》在處理天主教宗教觀念與中國傳統儒釋道固有思想觀念的關係時,採取了一種詮釋學意義上的神哲學立場。
碰到這類哲學名詞,無須即時卻步,此書有進一步闡釋。利瑪竇時代,現代詮釋學還未出現;他採用的是早期教父們一直沿用的神學詮釋學,配合他的傳統與歷史處境,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觀念互動,論證天主教基本原理的護教論著,造就出一種不同於中國傳統儒釋道的新思想,即所謂儒家一神論。
儒家一神論的核心觀念包括天主一神觀念,以及與中國傳統佛道教不同的靈魂不朽觀念和天堂地獄觀念。
凡此種種,此書均有詳盡的分析與綜合,給有興趣研究利瑪竇的朋友,一個宏觀及整合的理念,更明白到《天主實義》的偉大貢獻。其中第十一章「結論:楊廷筠與儒家道統」,透過利瑪竇好友楊廷筠(他與徐光啟、李之藻被譽為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的儒家道統,特色是對天主的信仰,以及用明顯的外來學說重新闡釋儒家思想,對至高存在者的響應,因而也稱為「新儒家基督道統」。
「楊廷筠」在結論篇是一個象徵,意指明末清初像楊廷筠那樣對天主教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進行綜合的整個三代中國基督徒。
如果你想更深入貫通利瑪竇思想,了解他的《天主實義》與中國學統的 fusion,張曉林博士這本論文式研究,必定是甚有價值的參考。(佳美)
— 全書目錄一覽 —
李熾昌 序
高瑞泉 序
初版自序
再版 梅謙立 序
韓譯本祝辭(代序)
導言
1 《天主實義》研究概況
2 《天主實義》撰作的學術背景:晚明學術大勢
3 《天主實義》撰作的神學背景:十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
4 《天主實義》:詮釋學範本
5 容古儒
6 斥新儒
7 「易」佛道
8 護教者如是說
9 反教者如是說
10 主流學者的反應
11 結論:楊廷筠與儒家道統
引用及參考文獻
人名、地名對照和索引
附錄:儒家經典的天學詮釋
——張賡的《天學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