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天主僕人」徐光啟在中國教會的發展

愛麗斯

最近有機會欣賞,在港第三度公演的利瑪竇音樂劇,劇情教人更深認識利瑪竇神父為福傳委身來中國,將福傳種子播於中華大地的血淚史。

進一步認識他的友人徐光啟,聖名保祿,生於明末1562年,上海縣人, 修習儒學、 西學、 數學、科學、軍事、水利、政治、宗教思想家於一身,官任文淵閣大學士,權傾朝野。

他曾鬱不得志,年近40仍未能科舉及弟,並憂心獨子徐驥無子嗣,於1600年遇上由歐洲來華傳教,博學多才及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三年後徐光啟領洗,為當時士大夫中第一代天主教徒,奇蹟的事相繼發生,他領洗後一年考取進士,其後新生孫兒接二連三的到來。

徐光啟與利瑪竇神父相交十年,亦師亦友,將儒學和西學融會貫通,推動中西文化交流,他和耶穌會士共同翻譯一系列西學著作為漢字,有助中國數學改革的 《幾何原本》,在不同範疇上作出貢獻,如天文學、曆法改革、水利工程、農業改革等。

1615年羅馬教皇允許中國教會翻譯聖經為漢字,並准用漢語舉行聖事;跟著的一年,南京發生迫害耶穌會士事件,禮部尚書沈榷向朝廷告發,要求停止耶穌會士傳教活動。

徐光啟為耶穌會會士辯護,寫了《辨學章疏》呈明朝皇帝,提出事奉天主與儒道相符,同是教導人民修身事主,忠孝慈愛為善去悪。 此後,南京雖然執行驅除會士令,但北京、杭州、上海、南昌等地都擱置執行。 他更為教會創作不少讚文,讚頌耶穌基督和聖母,為後來中國教會沿用。

徐光啟被稱為「天主之僕」,因他活現出聖德,感動老父和家人領洗,父親去世後由北京移柩上海,反傳統用天主教儀式安葬,期間帶領親友族群二百多人領洗。

他一生忠於天主和愛人,他對教會慷慨捐助, 接濟窮人和捐獻國家。孫女徐甘弟大承祖傳行善,開辦育嬰堂接收棄嬰、 捐獻建設教堂、 相助耶穌會士在上海福傳工作。

徐光啟逝世後葬於上海市徐家庫,(康熙年間得名徐家匯) ,其後裔在此繁衍生息,成為天主教徒發源地。1847年耶穌會在此建立傳教區總部,建立聖依納爵教堂及創辦公學、男、女修院、及一系列利民機構。

徐光啟在中國歷史角色如信德之父亞巴郎,護教及忠心事主, 後裔如沙數, 傳揚天主福音。 正當徐氏誕生450年,上海教區主教牧函,肯定徐光啟為福傳的貢獻,喻教友以他為榜樣。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