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去做狂野的夢

諾貝爾獎得主、藍光教父中村修二,親身比較美國 (西方) 和日本 (東方) 的職場文化,直言批判日本社會和企業文化的迂腐和集體性。他強調在職場上員工的個人尊嚴與自由,鼓勵上班族擁有創造力,相信直覺,創造個人價值,並大膽做夢與冒險。此書是他首度公開分享他的工作哲學和職場主張。

閱讀

靜觀覺察當下的力量 (閱讀 下)

故事人人愛讀,真人真事的轉化版本,往往反照我們的生命暗角,折射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書中小組裡八位男女的故事,令人產生共鳴與同情,瞥見那屬於你和我的生命碎塊,導引出同理心,望求跨越面前的關卡,突破那已不奏效的模式。
八名團員的故事各自精彩,獨一無二卻也普遍,兩者沒有矛盾。

閱讀

靜觀覺察當下的力量 (閱讀 上)

短時間內,我第二次從頭到尾閱讀此書。首次讀時,進入導言,心中已暗暗冒起:「不得了!」今回,非要讀畢全書,才撰寫書介或讀後感,甚至不惜脫稿脫期。兩天之間,一口氣讀完後,合上書本之際,仍在讚嘆,我不是再度遇上艾克哈特 (Eckhart Tolle) 的《當下的力量》、《一個新世界》,卡巴金 (Jon Kabat-Zinn) 的《當下,繁花盛開》、加里克斯神父的《默觀祈禱》及博格雷博士 (Dr. Bottaro) 的《與主相遇:公教徒的覺察靜修》嗎?還有《多瑪斯‧牟敦悟禪》及大德蘭 (St Teresa of Avila) 的默禱經驗……!

閱讀

信任與互愛

在一次八天的完全靜默 (complete silence) 避靜中,每天一次與神師會面大半句鐘,向她細訴這段日子與上主的關係,避靜中每天祈禱的狀況、進路,體察祂的帶領,以及我在其中的種種掙扎與成長。神師細心聆聽,給予適切的導引或啟發,又配合相應的福音經文,鼓勵我日思夜想,漫步中,飲食中,也在默想。

閱讀

面紗之下:二十一位女性的伊斯蘭世界史

不少朋友很可能武斷地認為:「伊斯蘭的女權低落,女性有何值得討論的角色?!」作者正要為這種想當然的說法,試圖舉證「伊斯蘭不是個仇女的宗教」、「伊斯蘭歷史上有許多具代表性的女性」。伊斯蘭文化不等於沒有女性出頭的機會;伊斯蘭的女性不只能擔當「母職」及處理「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