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
從心底體會與萬物結合為一,是一種狀態,甚至是轉化了的結果;不再非此即彼,是真正的連結,而非碎片。對立有待放下,也唯有放下對立,才遠離二元對立的心智活動。
從心底體會與萬物結合為一,是一種狀態,甚至是轉化了的結果;不再非此即彼,是真正的連結,而非碎片。對立有待放下,也唯有放下對立,才遠離二元對立的心智活動。
作者羅爾神父 (Fr Richard Rohr) 的默觀著作中,以這本《一花一天國》寫得最精煉,屬於進階級的默觀書籍,與他的《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Naked Now)、《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Everything Belongs – The Gift of Contemplative Prayer) 及《不朽的鑽石》(Immortal Diamon: The Search for Our True Self) 很不一樣。
默觀是什麼?默觀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屬靈的視野。「默觀是不能教的。」多瑪斯‧牟敦 (Thomas Merton) 在其《默觀的新苗》(New Seeds of Contemplation) 曾言。默觀的心,不是告訴我們要看什麼,而是要怎樣看眼前的事物。我們怎樣看,就看見什麼。
「盧雲數度前赴辛辛那提新耶路撒冷社區探望我,並向我表示很渴慕群體及親密關係。我看得出那是他的熱忱與需要。其時社區初立,我和他會不時在那工人階級為主的鄰里中散步。他總令我心曠神怡(我想不出更恰當的形容詞)——難忘他永不止息的屬靈好奇心、他的柔弱、他對人的謙恭與關心。」
羅爾神父憶述摯友生前的種種,意念與真情俱全,剎那間,帶我們恍如昨天,想像盧雲神父眉宇之間流露的坦誠姿態。「人的脆弱,以及他從這赤裸裸的坦誠得來的醫治能力。」充分活出負傷治療者 (wounded healer) 的生命氣息。
今個星期延續上星期介紹羅爾神父的聖經書籍,這本《新約要說的其實是……》比上星期介紹的舊約,遲了六個年頭出版中文翻譯版本,是「塔冷通」第二本翻譯書。可以想像,凡作出翻譯版本,通常都被認定是好書,這一本,相信也不例外。
羅爾神父 (Fr Richard Rohr),香港的教友或會開始對這位神父不再陌生了,他是美國的方濟會神父,周遊列國向平信徒講授,並著有數十部書籍,涉及範圍廣泛,包括聖經詮釋、婚姻及家庭、男性靈修、女性靈修、教會學、九型人格等等。
面對人生的困苦和自我陰影,逃避和對抗都不應再是進步之路,第三條路可以是默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