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提供大家思考的方向:
(1) 評論衣著問題,首先的問題是自己如何理解彌撒。彌撒是祭祀?是盛宴?是家宴?是主的晚餐?是共融時刻?
不同的理解自然有不同的判斷,如果是祭祀,有人穿背心熱褲又真係好礙眼,但是穿波鞋波衫又如何?如果彌撒的關鍵是共融,穿什麼是否重要呢?這其實有助我們反省自身如何理解彌撒是什麼,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2) 參與彌撒的問題很多,但是有些問題是特別容易引來批評,如衣著。我們也要反思,是否太重視外在的表達,這會否反過來,影響我們對參與彌撒的要求?正如有人提出,有人穿著端莊地在彌撒中睡著了。究竟,那一個更不恭敬?
引伸開來,我們也要小心,這種有關端莊的討論,會否隱含某種階級的觀點?乞丐可否參與彌撒?當然大部分人本意不是如此,但是相關的意見,可以帶有不同的副作用,亦值得留意。
(3) 自我警惕:是否有蘇東坡「心中有佛」的問題?究竟是穿著不端莊者的問題,還是總看到人不端莊者自身的問題?別人身上的可能只是木屑,我們的眼中才有大樑。
(4) 在價值不一致的情況下,是否該由教堂主動處理問題?曾經到過歐洲某地方,教堂備有披肩,原因是女士全都穿得很清涼,所以教堂已經有相關應變措施。為當地人士來說,背心短褲並沒有任何意思,只是日常衣著,而教堂覺得不端莊,就由教堂提供解決方法,這是否適合?(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