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德蘭修女:召喚慈悲
[以心去愛,以手服事]
(A Call to Mercy ~
Hearts to Love, Hands to Serve)
主 編: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
(Brian Kolodiejchuk, M.C.)
翻 譯:宋偉航
譯文修訂:德蘭修女中心
出 版: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9 年
頁 數:348 頁
定 價:HK$167
瞥見封面,似曾相識,但又跟腦海浮現的那一本有異,大家可有同感!你即時想起的,很可能是十年前同一位作者編寫的《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這一本新作,同樣是德蘭修女的作品。
編寫者是德蘭修女的摯友布賴恩‧克洛迪舒克神父,他引述又闡釋聖德蘭修女一個個實踐又實戰式的事蹟,如何徹底地體現慈悲。吊詭的是,德蘭修女在盡心盡力服務赤窮者,即使得到全球的肯定,在她內心深處,深湛的靈修經驗令她自覺是特別軟弱的罪人,日日夜夜仰賴上主施與愛、力量和悲憫。正因為培養出這種內在視野,她在赤窮者身上看見需要照顧的耶穌身影,在他們的眼睛內,她見到基督。
教宗方濟各給慈悲這樣解說:「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
因為能將人真正地視為人,正確地以人看待,這份情操絕非必然。不是嗎?我們有時真的習慣了非人化或物化,又或以個案、問題來處理。回到原點,是今天我們需要覺察及注意的,我們需要學習,也可在德蘭修女行實中學習。
關於饑饉,她注意到:「不僅需要麵包止饑,也需要有愛止饑。愛的饑饉更難消除。無論是「肚腹饑饉」或「靈性饑饉」,所需的唯有真誠的慈悲與積極的行動。
提到慈悲的真義,慈悲不是施捨,不是上對下的憐憫,而是感受別人的處境如同自己也在相同的處境。要對抗不義、撫平傷痕、消弭社會上各種對立歧視,需要喚醒我們深藏心中的慈悲,繼續召喚及付諸行動的勇氣。
說易行難,德蘭修女的示範,本身當然超額「貼地」,但相對於我們來說,就是「離地」,因為我們都不願花心思去多想,也不情願投入她的世界,跟我們想要的生活距離太遠太遠吧,是我們太輕描淡寫將修女的言與行「離地」。
首先揭開此書,埋首她數十年以來一直投入的世界吧。來看看吧。
文 ‧ 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