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 信仰生活

我們的第十時辰

作者:沈茂光

若望福音第一章記載,若翰的兩個門徒,去了耶穌的住處,並在那裡住下。他們似乎深受感動,以至安德肋隨後去找弟弟西滿,告訴他已找到默西亞。另一位門徒,不少人認為是若望,也必定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以至在七十年後,寫下這段事蹟。他們與耶穌相遇的時刻,是第十時辰。

第十時辰,接近白天的終結,有末世的意思,是天國來臨,天主眷顧及賜恩寵的時刻。每一位基督徒,包括我們,都會經驗第十時辰。我在領洗後,感謝天主一直帶領著我!其中有一件事,影響特別深遠,可說是我的第十時辰。

那是十年前的一個晚上,朋友約我在沙田商討神職人員保健服務。我早到了,便往附近的公共圖書館逛一逛。那是一間規模較小的圖書館,本來沒有什麼期望,卻發現了一本關於天主教社會訓導的書!感謝天主!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社會訓導,我的信仰生活,也因此而澈底改變了。

在1891年,教宗良十三世關注貧富懸殊及勞工問題,對社會主義,尤其是財富公有和階級鬥爭,表達了憂慮,並肯定教會在社會事務上啟迪人心的角色。教宗主張階級合作,而非階級鬥爭,反對使用暴力、騷動和搗亂,也不贊成跟煽動人民的人們維持關係。(新事通諭16)我敬佩教宗,早在蘇聯共產黨執政之前,己發表了這先知的言論。

在1989年,奉行馬克思主義的東歐政權崩潰了,財富公有和階級鬥爭的理論,在全世界再也站不住腳。造成這鉅變的抗議行動,竟從頭到尾堅持對話,為真理作證。這簡直是奇蹟!但我們不應感到驚訝,因為教會在接近一百年前,已教導我們,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是暴力,卻要向福音書中找尋;而耶穌也早已告訴我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瑪十七20)

從那天開始,我對教會訓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有通諭或宗座勸諭出版時,我都會急不及待地細讀。教會訓導,讓我更愛教會,也加深了我的信德。但想到這裡,不禁傷感起來。今日的香港教會,正在用什麼方式,去面對社會問題呢?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Photo by Vek Labs on Unsplash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