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愉
每次經過堅道主教座堂旁的停車場,都勾起我一段十年前的回憶。
記起2012年6月23日是堂區麥英健神父晉鐸的大日子,感恩是我第一次見證這盛大而神聖的「聖秩聖事」,地點是堅道主教座堂。 整個晉鐸禮儀後,超過百位主教、神父、執事、修女等浩浩蕩蕩地列隊沿着大堂的停車場離開。 忽然,有一位神父向我大兒子說:「小朋友,你長大後要做神父呀!」我秒速地拖著大兒子連忙後退了幾步(當年他十二歲)。 領洗數年的我心想:我們一家四口只想領洗、入教,從未想過亞巴郎獻子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作為母親,雖然我未能百份百體會割捨兩個兒子是什麼滋味,相信是女人最痛,應該比產痛還要痛。
隨著時間過去,我信仰深化了,信望愛德有所提升,對於很多事情不再停留在膚淺層面。 我漸漸感受到原來不是你求,或你願意做神父就可以願望成真,一切要有天主的旨意。「你要做神父!」這句話多年來我並沒有忘記,兩兄弟都是嬰兒領洗,我安排他們自幼稚園、小學每星期上主日學,陪伴他們在堂區初領聖體及領堅振。 我和先生更希望透過堂區服務、靈修講座、神學課程及聖經課程持續進修等作身教,讓基督的救恩潛移默化地進入他們的心田,一切順其自然,隨聖神帶領。
自踏入中學、大學,又是反叛期,他們因功課、考試等原因,不知不覺漸漸成為教會CEO,只在聖𧩙節、復活節、新年大節日才會出現。 多年來,我每天像聖莫尼加一樣為兒子祈禱,希望他們重返聖堂,辦修和、勤領聖體,也為家庭共融祈禱。
九月份堂區迎來新的修生,他和我大兒子年紀相若, 今年是他第一年的神學課程。修生要修讀一年先修班,兩年哲學及四年神學課程,然後領受執事和司鐸聖職。聖神修院是修生的家,他們要經過人格、靈修、學術及牧民四大範疇的培育。 能夠成為牧者真的不容易,除了個人努力,更重要是天主的恩寵,因為真正的「培育者」是天主。 和修生傾談中,從他眉宇間我感受到一份從天而來的平安和喜樂,也許他是天父所揀選的,這份特質是不能從他身上奪去的。 望著他,頗有點親切感,好像喚醒我寫下此文。 這幾年教友數字逐年攀升,但神父、修生的數字持續下降,神父平均年齡又趨年長,情況令人十分憂慮,懇請大家為聖召祈禱 (按2019網上資料:在港教友人數62萬,神父282人,牧養比例約 1:2200)。
慈愛的天父,求祢保守周主教、神父和修生,他們都是祢所揀選的忠僕。 願祢堅固教友團體的信德,感召更多青年人勇敢地回應聖召,好能繼續派遣工人,來收割祢的莊稼!「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瑪4:19)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Image by Robert Allmann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