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顯示司法制度的無力
寫這題目有點過時,因為影片上影已久,要討論的也討論過,但自己剛剛才在影視平台看過,所以禁不住有些想法;另外,一向投稿的明報副刊縮了版面,不再接受讀者投稿,當然是為了省錢不出那麼多頁數;總之,對此失落感還是挺重的,因為沒有了地盤,就沒有寫作的動力,結論 – 在面書寫影評也是一種出路。
影片主角張顯宗的角色是反社會的典型,他聰明,但失敗,被人看不起,父母也偏心哥哥,所以他唯有沉浸在成為希特拉的幻想中,成為可以有宏大影響力的人,最後連死亡也是轟烈的自裁。我想他骨子裏想成為英雄,所以明知會被判終生監禁,他也認殺父母,有點從容就義。這角色思想的中心是自己,自己不快樂就要想法子了斷,帶使他受苦的人陪葬。這樣的人還有良知嗎?劇終探監的哥哥決絕而去,顯宗崩潰就是答案。
代表司法制度的檢控官周文建,顯宗的辨護律師吳冠峰,第二被告唐文其的律師游嘉莉及一眾陪審團都暴露司法制度的無力感。檢控官和兩位大狀都早有立場,檢控官覺得陪審團無知,所以想以殘酷的凶案現場相片去震撼他們,以便早得結論早定案;大狀吳冠峰看不起失敗者張顯宗,對他冷嘲熱諷,正是這態度使許多心理偏差的人走向極端;至於游嘉莉大狀,她的責任是為第二被告辨護,她無所不用其極達到目的,這根本和公義無關;此外,陪審團背景,年紀不一,最後都訴諸情感,沒有反省他們為何得到認為唐文其無罪的判決,另外綑綁他們的還有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原則。
第二被告唐文奇是劇本刻劃最成功的人物,他代表的就是社會的反智,游大狀最初見完他說了一句:「扮儍幾好」,這就吐露了玄機。公義的剋星是智商,精神,心理病,一旦確立便不能入罪,唐文奇和他姊姊深明此道。唐文奇真是低智商?他的會計考卷就是反證。其實唐文奇的證詞不是沒有漏洞,但影片要表達的就是社會反智的力量,在反智力量前,司法制度是完全無力的。
張顯宗殺了人被裁判,為自己行為負責,在獄中還有時間讓他去反省,仍有更新的機會;唐文其什麼都不用負責,他被謊言的蜘蛛網困住,要更新就難了!
舊約聖經約納書的主題是公義和憐憫,天主是公義,但又是憐憫,二者一體兩面,所以最終赦了尼尼微城的罪人,但大前題是他們悔改了;當所有人給唐文奇機會時,他們有想到他會反省自己的行為嗎?反智的優勢是洞悉智者所有的弱點,逐一使他們變得無力,很可怕!寫到這裡,禁不住向上主號:「主啊!請來拯救這腐敗的人心!」
阿信
9/3/2023溫市
Image by Edward Lich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