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2/4) | 主頁 | 下一頁(4/4) |
---|
但是,作為記者,我們要問的是,為何會有這種情況?這是超越記者的知識範疇,於是,我們便前往請教專業人士。我們立刻想到的,便是經營天主教書舍,塔冷通心靈書舍店主楊孝明先生,因為他們也售賣很多基督新教書籍,也有自己做出版,應瞭解詳情。約好時間,便前往請教。
記:記者
楊:楊孝明
記:楊生你好。我們是「天主教平信徒網上雜誌」的記者。想請教你有關翻譯外文書籍的情況。要取得外文書籍的中文版權是不是很艱難?
楊:一般來說不難。只要和相關的外文出版社聯絡,雙方談妥合約的內容,例如多少版權費,對方每本書抽取多少百分比的利潤等。跟著便安排製作流程,他們多數會要求多少時間內能出版書本,不會無限期地拖,有些嚴格的,甚至會要求封面和原作的統一性。
記:你們有翻譯過外文著作出版嗎?
楊:有的。我們翻譯了羅爾神父(Fr Richard Rohr)的《舊約要說的其實是……》(The Great Themes of Scripture Old Testament) 及《新約要說的其實是……》(The Great Themes of Scripture New Testament),明年也會出版一本Hans Kung的天主教教會簡史。
記:你們有想過翻譯盧雲神父或古倫神父的書嗎?
楊:哈哈,當然沒有!(反應頗大)
記:為什麼?
楊:首先,古倫和盧雲的情況是很不同的。剛巧我們九月底和古倫神父合辦講座,也想借貴網站給我們做點宣傳,好嗎?
記:當然可以,沒有問題。
楊:那我先說古倫神父的情況。台灣南與北文化包辦了大部分古倫神父著作的中譯版權,大家可能以為這些作品也有英文譯本。但原來事實是,古倫神父固然是德語人,但他的中文譯本中,有些並不是原文德文寫出來再翻譯,而是在台灣主持講座時,由吳信如老師現場翻譯出來。所以,作品有德文及中文,卻沒有英文。所以,中譯本的作品是多過英譯本。
記:哦?竟然中譯本多過英譯本?
楊:這就解釋了為何華人市場,除了南與北文化社,其他出版社難以參與的原因。南與北文化社社長及總編吳信如老師,是德國漢堡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德語十分純熟,才能和古倫神父合作。其他出版社沒有足夠的德語人才。
記:我記起了,幾年前,古倫神父在港主持講座,由一位男士直接譯為廣東話,但結果是不能準確地傳譯,情況比我們聽信如老師譯為普通話更差。
楊:對啦!所以這一次古倫神父來港,我們也是請信如老師做現場傳譯。以下是講座詳情:
請大家留心,10月1日在塔冷通心靈書舍的整天避靜已滿額。其他1-7的講座在紅磡聖母堂舉行,除了第3及第5場,其他全部免費,歡迎Walk in 自由捐獻。
記:為何免費?我知道聖公會也同期辦古倫神父講座,每位$350。
楊:若收費,我怕太少人參與。太冷清好像對不起古倫神父。所以我們情願蝕本也免費給大家參加。
記:蝕本?你們成本多少?
楊:每兩小時的講座要付給南與北文化$8,000,整個講座系列共二十小時,一共$80,000,加上廣告費,物流開支,大概用上$100,000。
記:嘩!十萬元?真的可能要蝕。
楊:所以想貴網站幫手宣傳。古倫神父是世界十分知名的演說家及靈修學家。他演說的能力甚至比他的寫作能力更強,現場的人常常感到的是充滿魅力的演講,帶引信眾進入天主的氛圍。
記:這種級數的演說家,不單香港,連國際也不多。
楊:是啊!而且古倫神父今次的講題多元而豐富,有對象是醫院牧靈、社工、老師、在職人士、青年及本篤靈修等主題,總有一個會適合你的,歡迎任何有興趣人士參加。
記:好了,廣告時間也差不多了。古倫神父因德語的問題,其他出版社較難參與。但盧雲神父呢?他可是以英語寫作。
楊:先說我們塔冷通。我們不會聯絡盧雲著作的出版社,是因為我們估計版權費會太高,超越我們的負擔。
記:大概多少?
楊:不知道,覺得問也費時失事,因為必定很高。原因是盧雲作品在華人市場已成為暢銷書。價高是很正常的。
記:這麼說,盧雲神父的作品可說是給基道及校園搶貴了。
楊:我只能說這是市場運作。例如當基道成功打開所謂的盧雲市場,他們便成功向基督新教介紹天主教神父很有實力,他們也可以售賣其他天主教神父作品。另外,他們也同時向天主教徒示範,他們是很開放的出版社,也因此吸引到天主教教友前往基道書樓買書,這是盧雲效應的雙贏效果。
記:啊!難怪基道書樓近年業務擴展得這麼大。
楊:你知不知道擴展得有多大?
記:多大?
楊:現在基督教的書市,基道佔了市場的70%,其他書店不斷萎縮,以前你總能在鬧市找到基督新教的書店,全盛時期可能超過八十間,現在則只有一半不到。加上近年流行電子書,基督教的實體書店可說是面對歷史中最大的危機。天主教一直少書室,衝擊反而沒有像基督新教這般大。
記:這麼說來,香港天主教出版機構除了《從幻想到祈禱》、《頌主慈恩》及《愛的漩渦》,再沒有盧雲神父的著作,可能是因為版權費太貴了吧?
楊:我們的情況除了版權費外,發行的網絡太細也是一個原因。例如台灣光啟文化,他們出版的華文書籍,全球華人天主教徒都在閱讀。所以市場比我們大得多。市場大,便能加大印刷量,成本自然降,而市場策略自由度也大得多。
而對方英語出版社有時也會嫌我們的發行網太細,不能到達全球華人市場。香港其他天主教出版社如何,我們則不得而知了。
記:在基督新教,除了基道出版外,最多盧雲神父的書是台灣校園出版,是否他們也有能力和基道爭一日之長短?
楊:校園出版是台灣基督新教的巨無霸,他們絕對有能力和基道競爭。
記:原來一切都在乎市場運作。並不單單在於書的質素或靈性因素。
楊:當然是市場在作怪了。不要忘記這是資本主義運作的香港!我也曾聽聞一個陰謀論,話說因為盧雲神父是同性傾向人士,所以教會不積極推他的作品。但這只是穿鑿附會,盧雲神父雖是同性傾向,但教會不至於這樣做。
記:原來如此。好的,謝謝你楊先生,下次有機會再向你請教。
隨後,記者發現基道出版的《盧雲神父逝世五週年紀念光碟》原來已經斷版,現在只能在YouTube上找到,若想看的讀者,可以登入以下連結觀看,以茲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