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宗教的慰藉
(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
作 者: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譯 者:陳信宏
出 版: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2 年
頁 數:334 頁
定 價:HK$110
再讀 de Botton 的書,談談他的「慰藉系列」。所謂系列,只是兩本著作《哲學的慰藉》及《宗教的慰藉》。看翻譯書最好先讀原著的名稱,與其講「慰藉」,不如重點在「實用」、「應用」方面,有工具書的味道。
原著名稱打正旗幟,是寫給無神論者的。我不禁疑問,世間真有純粹的無神論者嗎?有時更多是不可知論者。有神無神的觀念可以十分深奧、抽象,亦與聲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的心態及定義密不可分。不用擔心,此書不是跟大家研究這課題,記得嗎?他的重點在「應用」,即換個角度看,他在給大家建議,宗教信仰有什麼元素,能跟所有人在生命中對話。
此書的靈魂在於狄波頓貫徹一個信念:「人可以選擇不信仰宗教,卻沒有人不需要面對生命的終極課題。」終極課題不單止是死亡、生命完結的問題,還包括苦楚、焦慮、恐懼、愛、教育、悲情等等我們一定會遇到的大課題。你未必是什麼什麼教的信徒,但宗教信仰包含的明智、趣味及撫慰人心的元素,只要你懂得如何「使用」,一定足以擴展成為很廣闊的無限可能。
在狄波頓筆下,宗教信仰善於發展組織、凝聚社群、撫慰人心:宗教有優美的音樂、藝術、建築和儀式。他帶引讀者向宗教學習各種洞見:
- 建立社群意識
- 維繫人際關係
- 減輕嫉妒與不如人的感受
- 逃離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媒體世界
- 出外旅遊
- 從藝術當中獲得更多
- 打造更能滿足人類情感需求的新式企業
雖然我們早已明白,或親身體會過,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關係上的問題、嫉妒而產生的問題、社群意識的問題;但作者就像剝洋蔥般,去掉宗教外衣或可能帶來的雜質,掌握其核心的美好元素及價值,實在地汲取宗教的養分,深信可為不同的心靈找到出路與自由。
請記住,他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卻以紮實又大膽的建言,向讀者談宗教信仰。綜觀全書,他不曾強調宗教對人只帶來慰藉,給人安慰,這樣往往來得太輕或過於表面,就如我一直不同意「宗教可給人心靈寄託」一樣。這位英倫才子簡直在棄絕膚淺與浮誇,他是否真正的無神論者?詳讀他的作品後,由大家來判斷吧。
文 ‧ 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