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上看到,有內地人手持這樣的標語——抵制聖誕,中國人不過外國節。大家當然知道,這是政治掛帥的表現,真正理由不是什麼中國人和外國節。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胡耀邦趙紫陽,甚至後來的江澤民及胡錦濤的年代,中國人慶祝聖誕的火熱情度,不讓外國專美。當然,這當中更多是商業考慮,多於宗教情懷。直至習近平上台,氣氛由寬鬆變為嚴厲,大眾看風駛艃,才會附和不過外國人節。
但是,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基督宗教在中華大地生根,其過程可說是千辛萬苦,比起其他國家,似乎更艱難。而佛教在中國的本色化,則明顯比基督宗教成功。
我們在面對今天的壓迫時,其實也可以回顧歷史,嘗試從歷史給我們啟迪。
基督宗教最早來華的,應是唐朝時的景教,由阿羅本傳入,唐太宗命房玄齡接待阿羅本,准其在譯經傳教,且為其建波斯寺。景教其實是聶斯多略教派,在厄弗所大公會議被列為異端,所以他們便向東發展,傳入中國。
景教在唐朝後就消失了,以致被人遺忘,直至明朝,在西安附近發掘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人們才知道,基督宗教早在唐朝時已傳入中國。
但是,景教後來為何會煙滅呢?這是在唐朝武宗時,信奉道教,反對一切外來宗教,特別是佛教,所以便發生了武宗滅佛事件。而在滅佛時,景教也遭池魚之殃。
雖然遭遇覆滅,但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在滅教時有什麼嚴重的迫害或人命傷亡,教士們只是被勒令還俗或驅逐出境,這比起日後千年的迫害,真可說是小兒科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