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

天主教在中國遭受的迫害(2)—南京教案

景教之後,下一波傳到中國的天主教人士就要數方濟會的孟高維諾,在元朝,即蒙古人統治的時代,元朝一代,有教友三萬人,大多是皇室人士或蒙古貴族。元朝覆亡後,隨著元朝而建立的天主教會,自然地煙消雲散,這也不是什麼迫害的結果。可以說,元朝蒙古人對天主教及中國本土的宗教都一視同仁。

再後一波,當然就是利瑪竇之傳教。利瑪竇的傳教策略,和他的先輩有很大分別,他盡力學習中國文化,融入中國士大夫的社會,和士大夫建立極深的友誼。雖然利瑪竇不能實現他見皇帝的理想,但他建立的傳教策略,成為後人典範,而利瑪竇在世時,他所建立的天主教會,也沒有受到明朝政府的迫害。

利瑪竇1610年逝世,1616年,明朝吏部侍郎沈漼向萬曆皇帝上書,說傳教士與白蓮教有染,請皇帝處死所有傳教士及教徒。徐光啟立刻上書保教。最後萬曆帝神宗下詔,押解所有傳教士徒廣州,以便遣送回國。幸好,藉各地教徒的官紳及友好保護,詔命未嚴格執行。但在南京的教堂及傳教士住宅均遭拆毀。王豐肅神父(Fr. Vagnoni)及曾德昭神父(Fr. De Semedo)被囚禁在木籠中押至廣州,然後驅逐往澳門。熊三拔和龐迪我神父也從北京遭驅逐。是次教難被稱為「南京教案」。

當時,留在中國的有14位耶穌會士,8位是歐洲神父,6位是中國修士,他們被迫離開自家,往楊廷筠家中暫避。隨後的年月,他們仍設法傳教及牧養教友。1621年,教難又起,南京教友被捕受酷刑致死。及後沈漼失勢,而明朝又開始內亂,朝庭也忙於平亂及對付外敵,傳教士遂可以有喘息之機,做一點點的傳教工作。

教難,是人為因素而致的。(明)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