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或入世?
入世的危機很多,其中就是人際關係把握得不好,很容易就看到別人的短處,忘了自己的大樑。
入世的危機很多,其中就是人際關係把握得不好,很容易就看到別人的短處,忘了自己的大樑。
天主,袮爲我安排了那麼多天使,而我竟然在甘霖中洋洋自得,忘記這是來自袮拯救的恩寵。
我也喜歡蘭花,我專收集那花已凋謝,人不想再種的蘭花,現已有十盆,每年都開花,雖然不是特別高貴的品種,但五顏六色,互相輝映,盡顯造物主化工的奧妙。
要學習門徒為主的見證,必須經歷門徒的不明白,怕受苦,選擇逃避到接受聖神而充滿見證勇氣的過程,但首先,我們要有充滿內涵的禮儀生活,讓我們警醒和祈求。
厄撒烏放縱軟弱的肉身,尋求即時短暫的滿足。他只感到生命苦短,對永恆沒有盼望,很明顯在生活中已排除了天主。我稱這為厄撒烏綜合症。
同樣是令人譁然的一巴掌,啪的一聲摑下去,卻觸動了兩千多年來人們的神經,喚醒了無數的靈魂。
~ 路易 主真的復活了,阿肋路亞! 進入復活期,主已經從死者中復活,我們都是這事的證人。聽到瑪利亞瑪達肋納和瑪利亞從主墳回來的說話 (瑪 22:1~10; 谷 16:1~7; 路 24:1~12),我們的心裏是喜悅?是憂心?是疑惑?是興奮?主的復活為我們各人所帶來的都不一樣,但都應該是更新的。 傳統上,在主復活的默想中,其中一個經常為教父們提起的就是──空墳。在復活節守夜禮儀三年的福音選讀及日間禮儀的選讀中都記述了婦女們到復活主的墳墓為「找到主」。若望 (若 20:1~9) 和路加 (路2:1~12) 的記載更描述了若望和伯多祿在聽到婦女們的講述後,起身奔跑到主的墓中,看見並相信了 (若 20:8)。還記得到耶路撒冷聖墓大殿朝聖,在踏入墓室時心情的激動。那救我的主就是從這裏完成了他愛的工程!墓室雖小,卻有千言萬語在其中,因為天主的聖言曾在這裏為愛他的人戰勝死亡。今日,我們都有機會親身或從網上看到這墓室。的確就如教父們提醒的:這是基督的空墳。基督已經戰勝死亡且為眾人獲得了永恆的生命和天父義子的名份。無論你我身處何地、哪一個時代,這恩賜都為我們預備了。 最重要的在若望接下去的記述中:轉身 (若 20:14)。我們需要轉身才能見到復活的基督,因為主已經復活了!已經不在空墳中!我們在獲得復活的恩賜後一定要轉身,轉身改變我們生命的方向和習慣,改變我們的固有想法和偏見。離開墳墓不是與基督分離,反之是在生活中找到那復活的基督且要按基督在最後晚餐的吩咐彼此洗腳。這是服務,也是接納。這也回應着基督在大博爾山要門徒下山進入人群的要求。 慈愛的天父,你的聖子──無玷的羔羊基督,為我們得勝了舊我和舊的世界,求你堅固保守我們的心思念慮,叫我們在思念你的恩賜中踐行你愛的訓誨。以上所求是靠復活的主、你的愛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復活的主,感謝您醫治了我靈性的瞽盲,開啟了我狹窄的視野,因為領悟聖言而有頓悟,而有信德的跳躍!
我覺得瑪加伯的精神可嘉,雖然我生活的環境沒有教難,但為宗教受迫害的大有人在,他們或坐牢,或被軟禁,但沒有屈服,這些人都是可敬的「瑪加伯勇士」。
我們懷疑天主的存在,認為祂一定要現身和施展什麼神蹟和奇事,我們才會相信,問題才會解決,有如王臣一樣停留在膚淺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