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列王紀上、下:背景簡介

列王紀上、下由不知名的先知寫作 (有的認為是耶肋米亞),首次寫作時間推測是充軍前,即約史雅在位時(元前638-608),故作者傾向支持南國,最後一次編輯則在充軍後,即約雅金被釋放後,所以會是元前560至538年間。作者採申命紀神學派的觀點:歷史是因果循環的,以民忠於盟約就有福,反之就有禍。

全書的關注是以民為什麼充軍?為什麼亡國?答案是根據梅瑟法律,以色列、猶大所有的君王,除了少數,都行了惡事,以北國的雅洛貝罕(元前931-910)為首,他膜拜金牛,並在平民中選派高丘的司祭,使人民可以在貝特耳及丹祭祀,其政治目的是不想人民回耶京祭祀,避免和南猶大融合,他是遠離天主膜拜邪神的典型 (列上13)。

北國的另一位君王阿哈布(元前874-853)則立了巴耳神廟及阿舍辣 (列上16:31-33),所以北國的國祚只有209年便亡於亞述。南國國祚345年,亦亡於巴比倫。天主在這期間,不斷派先知警告南、北國的君王,不斷進行打擊偶像,禁止高丘祟拜及膜拜巴耳的工作,所以厄里亞、厄里叟先知佔了列上、下許多篇幅。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北國的敖默黎君王(元前885-874)對以色列有重大功績,但他在列上所佔篇幅極少,反之厄里亞先知時代的阿哈布君王就佔了許多篇幅,由此可見列上、下作者完全是從神學觀點去看歷史。

另一例子是厄里亞先知的接班人厄里叟,他求厄里亞給他兩份精神,意謂他作了先知的承繼者,(因以色列長子可承受兩份家產)(列下2:9),而他所行的奇蹟更是厄里亞的倍數,例如增油、復活死人、增餅(列下4章),打擊摩阿布人(列下3章)、阿蘭人等(列下6章);他親眼看到厄里亞被火馬車接走,而自己亦被稱為「以色列的戰車,以色列的駿馬」(列下13:14),意謂先知充滿了天主給他的能力,在他身上顯示了天主的光榮。在列下2:23-24記載有些小童嘲笑厄里叟先知,結果被熊咬死,目的就是強調先知的權力及代表性必須受到尊重,這都證明列上、下是以神學觀點來寫歷史。

在以色列的歷史上,跟隨天主的君王極少,列下23章提到猶大的約史雅(元前638-608)實行宗教改革,他要求所有司祭到聖殿祟拜,實行中央祟拜,而所有偶像、祭壇都要被焚毀。通過列王紀上、下的寫作,充軍回國的以民領悟自己國家為什麼會滅亡,也清楚看到自己國家的出路:除非他們忠於盟約,服從天主,遵守梅瑟的法律,否則他們再沒有機會復興。

列上1-11章是講撒羅滿40年的統治,撒羅滿因娶外族女子而拜邪神,反對他的有厄東君王及他的臣僕雅洛貝罕。因撒羅滿的兒子勒哈貝罕不肯減稅,所有支派,除了猶大、本雅明,都脫離了撒羅滿的統治,歸了北部的雅洛貝罕,雅洛貝罕遂成了以國色列王(列上12章),南北國從此分裂,時為元前931年。

北國以色列的君王多拜邪神,以厄里亞先知時期的阿哈布君王(元前874-853)為例,他出賣自己,歸依邪神偶像,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受妻子依則貝耳引誘,所以先知預言他家族的男子都要絕滅,而他妻子要為狗吞食,死在田間(列上21:17-26)。結果他的兒子耶曷蘭及所有子孫、妻子依則貝耳在元前841年被耶胡所殺(列下9-10)。北國在元前722年亡於亞述,原因是北國土地肥美,故一直為亞述窺伺,再加上北國政治不穩,更促成了她的滅亡。

列下18-25章的主角是南國猶大,希則克雅(元前721-693)和約史雅(元前638-608)都是較好的君王,約史雅更推行宗教改革(7世紀末),但南國猶大最終都成了巴比倫的囊中物;猶大的君王及較富有的人民在元前598年首次被充軍到巴比倫,漆德克雅時 (元前587)第二次充軍,但列王紀下仍以一絲希望結束:因為納堂先知謂達味王朝是合法繼承者的神喻仍未圓滿,天主會使之圓滿,所以最終仍有希望(列下25:27-30)。

阿信

Photo by Małgorzata Twardo on Unsplash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