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天主和經驗天主
慕道者能愉快地學得更多的信仰知識,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有了信仰知識,是否能產生相應的信仰經驗呢?再追問下去,就是我們領洗了幾十年的教友,是否真的有經驗過天主?
慕道者能愉快地學得更多的信仰知識,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有了信仰知識,是否能產生相應的信仰經驗呢?再追問下去,就是我們領洗了幾十年的教友,是否真的有經驗過天主?
經過一段短時間的實驗,我認為最大的好處是,慕道者不必死記信仰肉容,也慢慢能夠掌握,因為這是他們經過自己思考的產物。
基督新教的慕道班比天主教的短,容易完成,是否一定是好事呢?這要看你從什麼角度思考。
一手的信仰經驗,比二手信仰更真實。在香港,平均來說,基督新教的朋友比天主教徒更勇於表達信仰,這是否代表,基督新教的朋友更多一手信仰,而天主教徒則多是二手信仰?
對宗教信仰研究的學者發現,大部分的信徒是流於吸收二手信仰,沒有一手信仰的經驗。
我們可以懷疑信仰嗎?可以懷疑教會的教導嗎?可以懷疑聖經嗎?可以懷疑耶穌嗎?可以懷疑教宗嗎?
由此可見,在歲月的長河中,教會是在進步中,行走在聖神帶領的足跡下,雖然緩慢,卻是向前。
看到Huston Smith 在世界各大宗教遊歷,大家可會躍躍欲試?
這樣,開始有人會問,究竟這些學者主張泛神論還是一神論呢?
宗教學者的各種研究,漸漸影響基督宗教的某些學者,又或是互相影響。互相影響最出名的例子是德日進及赫胥黎。後進的學者,如諾蘭、戴邁樂、牟敦、羅爾等都受影響。